Summary for 2013

Origin link 2014-1-5

2013年对我而言是人生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 结婚,买房,婚礼,蜜月旅行,老婆怀孕,工作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婚姻及怀孕

这一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结婚了。从2013年1月领证,8月婚礼及其后的欧洲蜜月之旅,10月回新疆又小办了一次,一切都来的这么迅速及幸福。更大的惊喜是小宝宝在年底突然出,这也让生活完全呈现出另外一种幸福和紧张。可以说2014年的最大的希望就是小宝宝能顺利出生,妈妈和TA都健健康康的。

房子

房子终于在2013年尘埃落定。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看房到2013年3月过户,期间发生了很多曲折和辛苦。但最具有戏剧性的是,短短半年这套房子就增值了很多。我曾开玩笑的跟老婆说,从我们的经验看,房子是最具增值性的投资手段了。我曾经很确定地认为房价就是一个bubble,但现在也越来越怀疑这个conclusion了。

工作

2013年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初开始接触TDD node,去瑞典transfer;9月升senior; 年底LL从瑞典归来,部门组织架构调整,我做了3年之久的2k也将转出。由于TDD node的缘故,2013年中对于SW,RBS系统架构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Social network

2013年主要的social network是微博和Google+。Google+由于GFW和帖子质量的问题,光顾的次数不多。可以说新浪微博占据了我大部分的闲暇时间。这一年朋友和同事圈立的帖子数量下降很大。但特定爱好群体的帖子质量和发帖数量都保持了稳定的水平。目前我关注的主要群体是医生及健身爱好者; 科学研究者(主要是生物类); 科普工作者;经济研究者; 码农。对于其它social network: twitter/facebook的帐号已经删除; 偶尔去newsmth看一眼网络武侠的讨论;QQ基本上不用; 目前很火的微信只是去土耳其出差时用过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就删除了。

Programming

2013年里继续使用linux。去土耳其出差期间用gnuplot和awk处理数据,极大的缩减了我处理数据的工作量; 年底开始用pygraphic画流程图,学习django和git。另外开始用python学习fft,数字滤波,这对我理解工作上的某些事情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GFW升级,ssh tunnel 和openvpn开始失效,目前主要使用shadowsock翻墙。

Science

这一年在科学学习上并无太多成就。2013年痴迷于pad游戏和微博,并没有看太多的科学书籍。主要还是通过微博浏览中医批判,反转基因批判,进化心理学及生物相关的微博。

git

Origin link 2013-12-8

Good introduction material (Chinese) for git: link

For Git server, you could use GitHub or build one git on your own machine/server.

This is good guideline (Chinese) for how to build git server on your linux machine. Actually it is very simple: install git on your server and create user git. Then you could use ssh to visit home directory of git. I spent 1 hours to build up server. The main problem is I put "/" instead of "/home/git" in /etc/passwd. $HOME is very important since ssh need it to find ~/.ssh/authorized_keys.

有机蔬菜

Origin link 2013-11-30

今天和公司一位I&V工程师去外面的实验室看高温实验测试情况,路上聊起了她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她抱怨说搬去通州后诸多不便,连给儿子买有机蔬菜的地方都找不到了。我听了不禁哑然,她果然也相信有机蔬菜会更健康,更加有营养。一个受过现代科学和工程训练的工程师,为什么会相信有机蔬菜的神话呢?我想这不能完全用“失败的大学教育”来解释这个现象。在第一次接触“有机蔬菜”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猜测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接受“有机蔬菜有利于健康”的观念。Sina微博上的某个科普帖子曾经介绍过什么因素会导致人们盲目相信某个概念或者观点。

有机蔬菜的流行会施加某种无形的大众压力,人们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更倾向于接受大众普遍认可的事物。中国的公共传媒(电视,报纸和杂志)目前对有机蔬菜普遍持支持态度,很少看到对有机蔬菜批评和反对的声音。我只在Sina微博上看见相关的帖子和讨论,但这些反对声音还过于渺小,没有传播到大多数普通人群中。其实在没有接触到这些反对声音前,我也相信有机蔬菜会比普通蔬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吊顶装修中的陷阱

Origin link 2013-4-16

最近装修房子,最大的感触就是吊顶这类装修的无序和混乱。吊顶的特殊性在于生产吊顶材料的基本都是小厂家,而销售吊顶的公司也类似。很难在市场上看见规范的大公司。小公司竞争的法宝就在于低价揽客,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在后期将费用加上去。

在万家灯火的吊顶区,可以看到铝扣板的价格其实不贵,大多在30~70元一平米。但除了铝扣板,固定铝扣板的边角还需要按照长度收钱。按照房间周长计算下来的边角总价其实远超铝扣板的价格。但神奇的是,龙骨之类的材料却不用额外交钱。陷阱还不止于此,在安装的时候,送货师傅往往会运送远超房间周长,每根长度大约在3米的边角。这是因为销售公司会要求安装师傅只用一根3米长的边角材料来安装房间的长度,其余剩下的材料都会被当作废料抛弃。而这些废料仍然会计入业主的账单。

边角的实际成本应该远低于龙骨之类的材料。但免费赠送龙骨,采用边角做为主要计价材料的原因在于边角非常容易在前期以低价吸引客户,然后在后期通过各种陷阱增加业主成本。

其实以平米总价报价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报价在初期并不具有吸引客户的价格优势。以边角和铝扣板报价的优势在于可以低价吸引可以签单,客户往往在收料签单的前夕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但应该很少有客户会因此退单。

娱乐时间和怀疑人生

Origin link 2013-3-26

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就是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多。我们父母及爷爷奶奶那一辈人的大量非工作时间都用于家务劳动。记得小时候妈妈晚上回来就要买菜做饭,周末还要打扫房间洗衣服,很少有空能好好做下来休息和看电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惊奇的发现自己一下子有了很多的闲暇时间。虽然目前自己手头还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可以证明中国人的闲暇时间在最近三十年里有了大量的增长,但从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判断,这一结论应该问题不大。

按照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说法,由于奴隶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奴隶主才能避免亲自参与体力劳动,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正是靠着这些闲暇时间,奴隶主才能创造出“丰富的文化”,比如文字,诗歌,历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人类都是拥有大量闲暇时间的奴隶主。

但闲暇时间的增多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挑战。我很怀疑人类的大脑是不太适应这种大量闲暇时间的状态。大脑需要不停的捕捉外界的刺激,很难像基站/电脑那样做到power saving。刺激的提供可以有多种形式,电视,电影,小说,交谈以及游戏。不同的人对于刺激种类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但可以预计的是,对于大多数人而且,“最小阻值”的刺激是最容易接受的,但过于容易的单一刺激会有边际递减的效果。因此娱乐产业的一大挑战就是不断创新,客服边际递减带来的疲倦和厌烦。

但不管娱乐产业如何创新,它所能带来的刺激在复杂度上都是极其有限的,否则无法满足最小阻值原理而被大多人所接受。但对于人类社会中的某一小部分而且,其最小阻值的阙值往往要比其它大多人高很多,特别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高复杂度的刺激意味着长时间的研究和接受,往往会使被刺激者感到更多满足感。低复杂度的刺激往往很难带来长久的满足感,通俗的说,低复杂度的刺激会让被刺激者感到空虚,怀疑人生。不知道我这个推论是否有相应的调研数据支持?

按照《A Farewell to Alms》的观点,在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前只需要少量的时间用于寻找食物,而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类的工作时间大大增加。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人类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前是否发生“怀疑人生”的问题?“怀疑人生”的机制是如何产生和影响人类的呢?

Faminly visit in Gothenburg, Sweden

Origin link 2013-1-29

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再次来到Sweden。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终于有机会去瑞典同事家里做做。B同事家在离城40公里左右的小镇上,晚上5点多从公司出来,K同事开车和我们一起过去。非常搞笑的是,K车的后门居然被冻住了,我和B不得不从前门爬了进去。城里速度不快,在临近高速的时候堵了一会儿。闲聊中,K说最近哥市开始收市区拥堵费,只要被路上的摄像头拍到就会被收8SEK,最高貌似是17SEK一天。哥市开车的人数由此下降了20%。

B同事的家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前后左右有很多长得一模一样的house。一层进门左手边是厨房和客厅,右边是三个卧室和二楼的楼梯。客厅装修是典型的宜家风格:简约。客厅的正中放了餐桌,餐桌下貌似铺了地毯(当然也有可能是铺在沙发下面,记不清楚了)。 女主人很热情,但cooking却是B同事亲自下手完成的,不知道瑞典是不是都是煮夫。 晚餐还不错,煎土豆,煎猪肉,沙拉和某种不知名的小菜,餐后甜点是某种berry pie。餐后聊了很多,但影响最深刻的是这栋house只要不到200W SEK,同样的价钱,我在北京只能买一个建筑面积60多平米,使用面积50多平米的flat。

哥市有一个之前的同事H在STA,恰逢另外一个同去的同事G上周五过生日,就一起去H租住的flat做饭吃。H的flat在市区临街某楼的三楼,电梯超小,不过房间还不错:一室一厅一厨房。客厅很大,不过卧室就有点小了,目测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

总的来说,K市的居住环境还不错,比帝都强多了。

2012年终总结

Origin link 2012-12-31

  1. 今年春节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意外地给几乎整个”微博界“带来了一场科普教育,也给我自己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借以去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始尝试着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认识世界:拒绝中医;尝试以科学的知识指导饮食和锻炼身体; 开始学习关于大脑的知识和人类认知模式的缺陷。可以说,2012年是科学年。
  2. 薄熙来,王立军,薄谷开来,周永康,令计划,政坛上的各路神仙们粉墨登场,为十八大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show。十八大虽然已经结束,但如何解决政治争议,如何选举领导人的问题却远远没有找到答案。政治,经济,民主,三个复杂的问题互相交织在一起,我们离正确的答案到底还有多远?
  3. 今年买了房子,正式迈入房奴阶层。3万一平的价格,四五年前哪里会想到房价能疯涨致如此。 合理或者不合理,房价涨跌的预测更像是一场赌博。这就好像2009年的股票,你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希望2013年能抽空学习一下房价的相关理论,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4. kindle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今年开始尝试着用kindle在Amazon上买书和杂志。这些优秀的英文杂志和书籍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希望自己能用这扇窗户重新认识自己、社会以及环境。
  5. 2013年写了二十几篇博客,除了2006年,算是最高产的一年了。希望明年能保持这个趋势,多思考,多记录。
  6. 删除了MSN的帐号,并尝试着删除更多的无用互联网帐号。有时候,多不一定好,很多东西,够用用好就很不错了。毕竟人脑是非常limited。
  7. 个人生活有了重大变化,希望明年能翻开新的一页。(限于隐私,具体就不说了)

PS: 整个行文风格是模仿土摩托的2012年终总结,并于2013年来临前匆匆完成。

Outlook2010's stupid category strategy

Origin link 2012-12-6

I switched to Windows 7 + outlook 2010 for my working laptop several weeks before.Then I found the color category always appear on email I send out and new email I get automatically. Finally Microsoft has confirmed it is caused by design.

I used to use color category to organize my email and divided them into "to-do" and "waiting" based on different priority. Now it doesn't work. And stupid outlook "follow up" flag couldn't change color. Right now I have to remove color category by hand on some email.

Email from Microsoft: Symptom: You are currently having a problem with categories on Outlook 2010 client. Specifically since the migration from Outlook 2003, you are seeing inconsistent behavior regarding the color categories. If you add a color category to an email and then reply, the category will be shown on the reply message as well. Other users don't have this problem so far. Cause: By design Resolution: If you put a category on an email when you receive it (a new email and not a reply from a conversation) the category information will follow on all the other replies that will be sent on this thread. Even though you later remove the category, if you reply to this email or any other email from the conversation, it will still keep the original category. However if you put a category on an email after you already sent and received emails on that conversation, and you then reply to that email, the reply will not have the category. To make sure the thread doesn’t contain category information you can click on the category square from the conversation title (the upper most header of a conversation) to clear all the categories from that thread. This is why you couldn’t reproduce the problem with a new email. I have confirmed this along several tests and even with an Escalation Engineer. It is considered by design because the information is stored on the entire conversation, but there are ways to avoid it if you place the category on the emails after sending at least one reply. Thank you for your collaboration, Best regards,

手机微博和Dopamine

Origin link 2012-11-19

Wang Pei的某篇blogger谈到了放弃智能手机,之前新浪微薄上的和菜头也宣布放弃微博。这两件事情粗看反映的都是由于技术进步而造成的信息过载问题,英剧黑镜子中的某集(能够回放所有视觉信息的装置)反映的其实也是类似的问题。手机和微博的实质都是供给信息,很明显,绝大多数人都喜欢阅读这类信息。这是因为我们会在阅读信息的时候产生”快感“,实质就是某种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国外有不少关于social media和Dopamine关系的报道,比如http://www.computerweekly.com/blogs/enterprise-social-software/2009/11/the-role-of-dopamine-in-social.html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还没有脱离远古的hunter模式。手机/微博阅读,游戏,本质上都是Dopamine驱动的seeking reward。手机/微博的阅读都是短阅读,更容易产生持续不断的reward。但大量同质的信息可能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而且Dopamin的分泌和任务的难易程度有关。最佳的Dopamine分泌应该是在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后分泌的。从这个程度讲,我猜想Wang Pei和和菜头远离微博的原因其实是大量持续同质信息引起的大脑疲倦。大脑需要新的,更有挑战性的刺激才能分泌出Dopamine。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就是一个被Dopamin驱动的,不断在升级打怪的游戏角色。当我们完成某级任务后,就必须寻找下一个更有挑战的关卡。不断重复现有关卡只能让人感到疲倦和烦躁。

I3-wm: container VS windows

Origin link 2012-11-3

In I3-wm 4.3, container and windows is a little confused and complex. I try to give a easy understand introduction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s that I3 is tiling window manager which means each application couldn't have overlap and only are allowed to put into each "container". You could image you screen as a excel sheet which have many cells. And your application could only stay in cells.

Second, your screen is just a container.And it is possible to divide it into many smaller containers. And these smaller containers are "equal" which means they have to sit side by side (horizontal) or top by top (vertical). For example, you could dive screen into three equal rectangles side by side. But how about if you want two big rectangles and two small rectangles? Yes, you could divide one big rectangle into two small rectangles.From there you could understand that container is physical cells on your screen and you could use horizontal/vertical arrangement to organize them.

Third is windows. Container is physical screen and you could put several windows into one container. But all the windows are same size with container and they are face to face sit. You could use "stack" or "tab" to switch.

old page page 5 new page